【第一參賽人/留學人員】劉驍勇
【留學國家】暫無
【技術領域】生物技術與大健康
【參賽屆次】第2屆
【所獲獎項】三等獎
【項目簡介】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載體,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中央政府確定了18億畝耕地“紅線”。但是近年來,我國耕地面積仍有減少趨勢。耕地退化、生態退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設占地、自然災害損毀、環境污染等是導致耕地面積減少的直接原因。養護好現有耕地,堅守耕地紅線是重要國策。鹽堿地是未來畜牧業原料必要基地,也是生態系統重要載體,更是未來糧食增量的主要來源。目前,在常規耕地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升面臨瓶頸的情況下,增加糧食總量主要依靠增加耕地面積。我國的鹽堿地近1億公頃,面積可觀。目前修復鹽堿地的理念,基本停留在生態環境改善,促進草業、畜牧業發展的目標階段,還沒有轉變為耕地儲備、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目標。究其原因是缺乏高效、經濟、可行的改良技術。團隊開發的微生態益農素和微生態益農肥,通過微生物的施用,可以實現全有機綠色種植。通過最短兩周的改良,即可達到原本寸草不生的重度鹽堿地上,水稻秧苗成活率達到95%以上,而且增強作物抗病原菌與抑制病蟲害能力,當年就可以達到畝產數百斤的效果。本品在改良鹽堿地同時還可以起到增加土壤肥力,促進土壤固氮、溶磷、解鉀作用,提高其它肥料利用率,防治土壤板結與老化,消除土壤污染。
【展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