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參賽人/留學人員】沈逸夫
【留學國家】英國
【技術領域】新能源與節能環保
【參賽屆次】第6屆
【所獲獎項】入圍
【項目簡介】
上海嘉元擁有中國最早一支以膜法海水淡化為核心的專家技術團隊:歷經1988年中科院膜科學研究院;超過30年工作經驗;1993年中國首座海水淡化廠珠海市莫高海水淡化廠;全球有超過1600個項目在運行;38項關于海洋裝備,海水淡化的專利;海洋資源利用與保護,海洋約占地球面積的71%,貯水量為13.7億km3,占地球總水量的77.2%。它不僅起著調節陸地氣候,為人類提供航行通道作用,而且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因此,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海洋中一切可被人類利用的物質和能量都叫海洋資源,預計在21世紀,海洋將成為人類獲取蛋白質、工業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場所。我國的海洋資源豐富,海洋資源是指賦存于海洋環境中可以被人類利用的物質和能量以及與海洋開發有關的海洋空間。海洋資源按其屬性可分為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水資源,海洋能與海洋空間資源。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規定,中國享有主權和管轄權的內河、領海、大陸架和等屬經濟區的面積廣闊,大陸海岸線長約18000km,島嶼海岸線長約14030km,沿海灘涂面積為2079km2。 中國近海海洋環境優越,擁有多種多樣的海洋資源,主要有:海洋礦產資源。我國海底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石油資源量約451億t,天然氣資源量約14.1萬億m3,海濱河礦種類達60種以上,探明儲量為15.25億t。海水資源和海洋能資源。據初步估計,中國海洋能資源總蘊藏量約為4.31億kW;海水本身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除可供制鹽外,尚可提取鎂、鉀、溴、鈾等化學物質。海水進行淡化則可彌補沿海城市及海洋島嶼淡水資源的不足。海洋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沿海水域開發不充分,利用不夠合理,如濱海砂礦,目前多屬中、小礦型,主要集中在廣東、海南、福建沿海,山東和遼寧也有一些礦點。海鹽鹽化工業雖然發展較快,但僅限于從鹵水中提取氯化鈉、氯化鉀、溴、鎂和芒硝等,而經濟價值高的微量元素,如鈾、碘等尚未開發利用。我國濱海旅游資源豐富多樣,但開發的很少。如山東有115處濱海旅游景觀,已開發的只有50處,占43%。上海140處古跡旅游點,開發利用的僅有17處,占12%。全國100多處濱海沙灘資源,只有39處作為海水浴場被利用。在多種海洋動力資源中,我國只開發了潮汐能,其它如波浪能、海流能等仍處于試驗和探索階段。
【展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