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參賽人/留學人員】俞德宏
【留學國家】暫無
【技術領域】新能源與節能環保
【參賽屆次】第3屆
【所獲獎項】入圍
【項目簡介】
隨著人類活動不斷城市化,工業化,我們可用的天然水源不斷被傷害。我們建立各種污水處理,來保護我們的水資源,然而污染水的威脅仍不斷增加,使得我們生活質量降低,飲用水受到威脅,而水污染來源,主要來源3類:(1)工業污水:成因復雜,因素復雜,最受重視。需獨特發展針對性方式解決其污染。(2)生活污水:城市建設體量大,設置生活污水處理廠,控制排放,但隨著城市化加快,有擴容需求。(3)養殖污水:其中水產養殖,總量大,且技術落后,富氨氮以及各種抗生素或者生物菌的水未經處理而直排,最終自然河川的自凈能力受到破壞和抑制,是造成主要河川富營養化,藍藻爆發的最主因。封閉微生態水處理系統單元是以核心技術超飽和增氧技術和復合菌劑技術為,作為基本架構。超飽和增氧技術,能提供目前常規方式所無法產生的微小氣泡,利用其超大比表面積,超強的氣浮能力,以及具有大氣泡所沒有的氧化能力,極慢的上浮速度以及能超過飽和溶解度的特性,搭配以復合菌劑,是日本技術處理過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將水體中被抑制活著的被破壞的原生微生態最大化地激發潛力,處理水中營養(污染),使得任何相對封閉的池子,都形成一個個水處理系統的單元,非目前投放功能性外源微生物菌群方式。 實際應用于三類污水源的處理: 對于工業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的生化處理池,不需要增加好氧池,厭氧池設計,可減量污泥60%以上,相等同于擴容處理能力一倍以上。 對于水產養殖用水,將水體中的營養重新利用起來,能達到污泥減量,飼料效果提高,養殖物種質量提高,減少養殖風險,包含抗生素的使用,綜合效益遠超過項目投入,環保上,達到零排污,從而減少自然水源的富營養負擔。綜合評價,還有助推動水產養殖技術現代化,以上相關市場總規模超過千億。最后,本技術用于黑臭河整治,搭配專利技術的篩污設備,將過剩營養固化,并去除,快速恢復我們身邊的生活環境。
【展開】
【收起】